|
什么是“侵略型驾驶”和“防御型驾驶”浏览数:825次
所谓“侵略型驾驶”(aggressive driving),又翻译作“攻击型驾驶”,按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定义,指的是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驾车方式,比如蛇形换道、横冲直撞、大声鸣笛等等。综合国内外的分析,“侵略型驾驶”如其名,具有蓄意的成分,而不是单纯的疏忽大意。 ●侵略型驾驶的起因 国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侵略型驾驶”是有复杂原因的。 这和人格有关,有些人格特质的人开车易怒;和家庭培养有关,有的研究表明,假若从小就目睹自己的父母“侵略型驾驶”,那么孩子就有样学样;也和生活满足感有关系,有调查说生活满足度不高的人会这么干;当然也和压力有关系,压力大的人可能开车开得很危险;和性别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年轻的男性比较倾向于“侵略型驾驶”。 分析发现,许多和“侵略型驾驶”有关的因素有挫折、压力、耳濡目染等不一而足。这也表明,人之所以会“侵略型驾驶”,原因在“车”外。 ●什么叫防御型驾驶 防御性驾驶技术是将相关的驾驶技能和驾驶习惯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一套简单明了、科学系统的安全驾驶体系。 防御型驾驶的核心是“预防措施”。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称为防御型驾驶技术。 ●开车的人大致可以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技术不够熟练,手脚的协调性与脑袋里想的做不到完全一致。开车时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对车的控制,对外界关注度不够,因此并不太会出大问题,可能会经常有挂蹭类的小事故。这类司机属于菜鸟型司机,一般新手较多。 第二种:驾龄多在1-3年,对车的控制能够做到熟练而准确,对空间距离感也把握得较好,通常会觉得驾车是一种享受,自信心强,敢于甚至是热衷于进行一些自认为有把握的危险动作,比如高速车距很近的压车变线,但是对路况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各种潜在危险的意识能力不强,缺乏对他车的尊重,理解和忍让。这类司机即为侵略型司机,这类司机一般不怎么出事,但一旦出事就会比较严重。 第三种:驾驶技术优秀,能做到对车的熟练而准确的控制,更多地关注外界,对环境和他车有充分的尊重和认识,主动地做出反应。这类司机就是防御型司机。防御型驾驶并不是指开得慢,事实上防御型驾驶可以比侵略型开得更快(指更早到达,而不是某个瞬间的绝对速度)。 ●防御型驾驶的八大技巧 1)放眼远方:驾驶人员的视野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距离。要延伸你的观望距离达到15秒以上。变道和倒车的时候要确保视野开阔。 2)环回视野:无论在何时何处开车,都应清楚了解车周边360度空间的状况,以及车在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位置。每5-8秒扫视侧、后视镜以洞悉四周情况。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改变车辆的位置以增大视野。任何时候都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倒车时注意观测潜在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 3)视线灵活: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2秒。避免分心,如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车内分心(小孩、音乐、手机忽然响起);身体分心(肩背痛、饥饿、尿急);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某事)。 4)留有余地:避免在车群中行驶。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保持四周合适空间。倒车时,为您的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 5)引人注意:争取利用目光接触。使用警告装置,如指示灯、喇叭。确保安全最关键,如果没把握,就不要突然改变车速、车道等。倒车时,争取视野接触并且使用警报装置,当您还不能确信的时候,就先不要动。 6)众醉独醒:专心驾驶不能分神,注意观察路上其他车辆和司机的状态,识别疲劳症状,选择解除疲劳的方法,选择避让线路或停车地点,保持充足睡眠并制定行车计划。 7)轻车熟路:选择最便捷的行车路线。遵守道口操作三要素(提前减速、提前换挡、适当位置)。转弯、边线与观察(转弯或调头时三个危险方向、环型交叉道口不要随意变线、事先受阻时的观察技巧)。注意观察视线死角区域的行人和车辆。避免鬼探头,即行人或非机动车辆突然出现在视线障碍物之前。 8)有备无患:不要太相信自己对他人行为的预判,更不能心存侥幸,要随时调整跟车距离,在任何时候,车的前后、左右都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并排行驶和视线盲点,留有逃生通道。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来调整驾驶,减速或保持空间。比如天气变化、上下坡、弯道、视线不清的道口、天色变暗或路边的停车,任何时候一旦觉到有潜在的危险,脚应立即放在刹车上,这个简单的动作意义重大。
来源: 南都汽车全媒体 |